丹娜絲颱風兩度來襲,氣象預報屢失準引民怨

熱門趨勢
2025/07/28 下午03:04
1 次瀏覽
0 則評論
新聞摘要

近年來,兩次名為丹娜絲的颱風讓民眾對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產生質疑。

第一次是108年7月,當時氣象局(尚未升格為氣象署)預報失準,原本認為颱風形成機率低,後又預測其路徑為穿心颱,暴風圈將籠罩台灣,但最終颱風偏東北,連擦邊都未發生,成為氣象局預報誤差最大的案例之一。

雖然未造成直接災害,但民眾對預報落差感到不滿,同時颱風未登陸導致後續南部淹水、雙北大豪雨等災害,讓人措手不及。

此外,預防措施如搶購物資、取消航班及活動,也帶來菜價飆漲及旅遊不便等無形損失。

第二次是114年7月,丹娜絲颱風從嘉義登陸,氣象署將其定為輕颱,但其在嘉南平原造成嚴重損失,包括農損、房屋屋頂損毀、停電及通訊問題,甚至引發政治爭議。

民眾再次感受到氣象預報的失準,導致災情超出預期,至今部分損害仍待修復。

兩次丹娜絲颱風顯示氣象預測的困難與天威難測,民眾對預報準確性的信心受到影響。

過度預防可能導致疲於防備,而預報失準則可能造成鬆懈,間接引發其他災害。

對比之下,日本氣象廳在路徑預報上表現更為精準,也凸顯台灣氣象預報仍有進步空間,需持續努力以提升民眾信任。

返回首頁

網友評論 (0)

暫無評論

評論功能暫時不可用,請稍後再試